许子东文集9: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(当当专享签章版)
- 作者简介:
- 许子东,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,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,曾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(2008—2014)。著有《郁达夫新论》《细读张爱玲》《重读鲁迅》《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》《许子东现代文学课》《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》《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》等。《锵锵三人行》《圆桌派》等人文谈话节目常驻嘉宾。 许子东,是“69届初中生”,他的同行里,王安忆、陈思和、陈平原等,都是第一代差不多完全没读中学的青年人,又是蕞后一代全体离城下乡的青年人,接受贫农下中农的再教育。他当过生产队副队长,砍柴,挑水,插秧伤了腰(因为插得好,需一步步往后蹲),返城做轧钢工人患了气喘病(因为火红的钢条在前,巨大的鼓风机在后)。曾被公社推荐参加县城高考,填报生物系志愿未果,后被荐入冶金局“大学”,一半精力读电气自动化,一半时间仍在发文学梦,但接到的多是感谢投稿的退稿信,直到失恋,废“铁”从文,“考研”上了华东师大中文系。 他的“张爱玲之缘”,始于新婚之时,当时完全不知情,大学分配的教工房就在1949年张爱玲上海公寓所属的弄堂。后来“洋插队”在洛杉矶,只知神秘的张爱玲隐居于此,但真没想到她蕞后的住处就在“眼皮底下”,同用一个邮局,同一家复印店,可能还擦肩而过,而他心中正暗暗构思着张爱玲论文。再后来到香港的大学教书,这也是张爱玲生活写作过的城市。偶然,当然都是偶然。 “眺望”其行踪,看似复杂,一个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的文学教授,蕞关心自由的价值。他笑说自己的青春,在没有饭岛爱、苍井空的红色时代。在这个世界上,说真话常常要付出代价,但一个惩罚说真话的社会,则需要付更大的代价。他发现“郁达夫式的苦闷”(郁闷)有两个关键词,一是“民族”,二是“性”,跟今天的网络热点几乎一致。2000年以来,完全在人生计划之外,越界上了凤凰台《锵锵三人行》,这一上成了《老友记》,反而令几十年教书生涯似乎毫无影响。但他对中国文学一直专注,说到底,“我就是一个教书匠”。 他如实写过自己的以上故事,只是想说明一个过程:“废铁是怎样炼成的”……
- 内容简介:
- “当代小说一度是思想解放的先锋,现在是人文传统的守望者。” 21世纪以来,中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。 时代变了,中国的文学变了吗? 那么多新作,哪些更值得读?哪部可以成为经典?网文冲击下,纯文学会受到影响吗?近20年来的中国小说,佳作不断,但“有高原无高峰”?离开“五四”启蒙和80年代先锋实验,小说是不是总有点没劲?……21世纪至今出版的中文小说,一直面临着发表时间短、艺术价值难断的现实。事实上,这些小说因为靠近我们所处的时代,更能反映现实一角,成为时代镜像——你会惊奇地发现其中折射出的“中国故事”。 许子东以敏锐的学术眼光、鲜活的批评视角,精选25位当代知名作家重要作品,将目光投向尚未被定论的“进行时”文学现场——《生死疲劳》的魔幻乡土、《三体》的宇宙寓言、《文城》的宿命叙事、《繁花》的市井史诗……从阿来到金宇澄的地域写作,从莫言到阎连科的获奖风波,从余华到刘慈欣的全民畅销,通过文本细读,考察小说如何研究历史,尤其是近20年中国的现实和历史。这不仅是一部生动的小说评论,更是一份写给未来的文学备忘录——记录我们如何用小说理解中国。 此次作为“许子东文集”系列之一种全新推出,接续《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》脉络,由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全书装帧,封面插画大师比亚兹莱精美版画烫黑,“未来橙”潘通专色印刷。打开它,见证一个正在发生的文学时代。
当当价:¥78.20
为您节省:¥20.8(7.9折)